根据我国目前的刑法规定,假币犯罪有几类?


在我国刑法体系里,假币犯罪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经济犯罪。假币犯罪,简单来说,就是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伪造、变造货币或者实施与假币有关的非法行为。它严重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和货币的正常流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假币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首先是伪造货币罪,也就是仿照真货币的图案、形状、色彩等特征,使用各种方法制造假货币,意图使其进入流通领域。《刑法》第一百七十条明确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些情形包括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等。 其次是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该罪指的是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还有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依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最后是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