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七个法律部门分别是什么?


我国的七个法律部门分别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导法律部门,它是我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这一部门的核心,相关法律还包括《选举法》《国旗法》等,它们保障了国家治理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则。 民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比如《民法典》,它涵盖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等各个方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像买卖东西、签订合同、结婚离婚等行为都受民法的调整。商法是调整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主要涉及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领域,例如《公司法》《证券法》等,保障了市场经济中商业活动的有序进行。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规范和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比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进行处罚、许可等行为时的程序和条件,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主要涉及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像《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目的是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保障了劳动者的就业、工资、福利等权益,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刑罚,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威慑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诉讼程序法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它们规定了不同类型案件的诉讼程序和规则,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司法公正。非诉讼程序法如《仲裁法》,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