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事故的处理标准是什么?
医美事故的处理标准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责任判定标准**
主要参照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同时综合考虑事件本身的复杂因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若存在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等情形,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若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赔偿数额确定标准**
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医疗事故等级:根据事故轻重等级进行赔偿,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越重,赔偿数额越高。
2. 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过失越大则承担的责任越重。
3. 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如果由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那么医疗机构只承担小部分责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1. 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前期治疗费用不能获得赔偿)。
2. 误工费:患者有固定 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 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 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6. 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 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 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9. 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10. 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11. 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四、处理流程标准**
1. 医护人员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
2. 解 释无效的,应及早上报医务部。
3. 医务部接到上报后做相应调查、了解和沟通,然后组织调解。
4. 若不能调解,由医务部报请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批准召开院内医疗纠纷技术讨论会。
5. 对医疗技术讨论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主要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