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事故后该如何进行处置?
家里老人在医院治疗时,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疑似医疗事故。现在家人很迷茫,不知道该采取哪些正确的步骤来处理这件事,想了解具体的处置流程和注意事项。
展开


发生医疗事故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置: 首先,医务人员一旦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要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这是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果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再者,当事人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来解决纠纷。一是双方自行协商解决,若协商解决,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二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三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例如,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申请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若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申请再次鉴定。若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可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