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发生医疗纠纷后该怎么办?

最近家人在医院治疗后,效果未达预期,与医院方产生了分歧,现在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纠纷,也不清楚相关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医疗纠纷
  • #纠纷处理
  • #医患关系
  • #医疗法规
  • #医疗鉴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当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和流程来处理: 首先,对于医生或者医疗机构相关人员来说: 1. 保持冷静理智:避免与患者或家属发生冲突,以平和的态度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见。例如,当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地提出质疑时,不要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倾听。 2. 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医疗资料:如病历、检查报告等,以便清晰地了解整个医疗过程和病情。这些资料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可能会起到关键作用。 3. 诚恳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医疗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建议,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医疗行为。比如,对于一些复杂的手术,要详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4. 若纠纷较为复杂或难以当场解决: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或医院相关部门汇报,共同协商处理方案。 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来看,解决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协商调解:这是最常见也是比较温和的方式。医患双方可以直接进行沟通协商,也可以在第三方(如医院的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纠纷即可解决。 2. 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会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组织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并形成文字材料。调查研究后,卫生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一般会再次协商调解。 3. 医疗事故鉴定:如果协商不成,患者或家属可以诉诸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对三级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复议或二级鉴定;如仍不服,则申请复议和一级鉴定。 4. 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结果仍不满意,或者不愿意通过行政途径解决,患者或家属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 法律依据方面,《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活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减少医疗纠纷。在诊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应当互相尊重,维护自身权益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