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假的环保评测会构成什么犯罪?


伪造假的环保评测可能会涉及多种犯罪,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可能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二)提供与重大资产交易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三)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证明文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这里的环境影响评价就包括环保评测。如果是承担环保评测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故意伪造假的环保评测,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就会触犯此罪。所谓情节严重,一般包括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影响等情况。 其次,如果伪造假的环保评测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银行贷款等,还可能构成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也就是说,当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环保评测这种欺骗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就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此外,如果伪造假的环保评测导致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污染环境罪等其他罪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实践中,可能因为虚假的环保评测掩盖了真实的环境污染情况,使得本应治理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从而引发严重后果,此时就可能按照污染环境罪等相关罪名来定罪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