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转发了别人的造谣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不小心转发了别人的造谣,先不要过于慌张。首先要知道,在法律里有个重要概念叫“主观故意”,简单说就是明知道这是不好的、违法的事还故意去做。 要是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转发了造谣信息,也就是没有主观故意,一般来说,除非涉及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通常是不会追究责任的。比如只是在小范围转发,没有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就不用太担心。 不过,为了避免谣言进一步扩散造成不好的后果,应该尽快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撤回或删除操作。这就好比发现自己不小心做了一件可能产生坏影响的事,赶紧把它纠正过来。 但要是存在故意传播谣言的情况,那就要依据法律严肃处理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不小心转发造谣信息后,及时采取措施很关键,能有效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我们在日常上网时,也要提高辨别能力,不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相关概念: 主观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治安管理处罚:是指中国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法规对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所实施的行政处罚。 有期徒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 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管制: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