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缴纳基数是什么?


公积金缴纳基数是计算职工每月应缴纳住房公积金数额的重要依据。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基础数值,公积金管理中心会根据这个数值,按照一定比例来计算你和单位分别要交多少钱到你的公积金账户里。 公积金缴纳基数通常是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来确定的。这里的月平均工资,包含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所有收入。比如说,小李上一年的工资总收入是12万元,那么他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就是12万除以12,即1万元,这1万元就可能成为他今年的公积金缴纳基数。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也就是说,公积金缴纳基数越高,在缴存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你和单位缴纳的公积金就越多,你公积金账户里的钱也就越多。 公积金缴纳基数有上下限的规定。下限一般是当地上一年度月最低工资标准,上限则是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3倍。这是为了保障低收入职工也能享受到公积金福利,同时避免过高的公积金缴存造成不公平。比如,某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是2000元,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那么上限就是15000元。职工工资低于2000元的,按2000元作为缴纳基数;高于15000元的,按15000元作为缴纳基数。 公积金缴纳基数对职工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公积金账户里的钱可以用于购房、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也可以在租房时提取使用。缴纳基数高,账户余额就多,在购房等情况下可使用的资金也就更多。另一方面,在申请公积金贷款时,贷款额度通常也与公积金账户余额和缴纳基数有关。一般来说,缴纳基数高、账户余额多的职工,能够申请到更高额度的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