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或愿望的可能性。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公民所享有的权利。
首先是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所有公民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比如在就业中,不能因为性别、地域等因素对公民进行歧视,大家都有平等获得工作的机会。
政治权利和自由也非常重要。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此外,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让公民能够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
宗教信仰自由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不允许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人身自由权同样不可忽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 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同时,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公民还享有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也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此外,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高空抛物未造成损失,警察会怎样处理?
欠了54万网贷无 力偿还,究竟会面临哪些后果呢?
帮信取保一年到期后该如何处理?
老公婚前债务把我们房产封存了该怎么办
可能判处无期徒刑该如何理解?
什么情况下公司会宣布破产?
民事医疗纠纷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
仲裁是否属于协调?
学生不听话,学校或老师罚款是否合法?
租房子交了定金但没去,定金是否不归还?
结婚时间是否仅以领证时间为准?
商标的授权公告日期是什么意思?
开电子发票时单价与预览电价不一样该怎么办?
异地可以离婚吗,需要带什么证件?
货物赔偿价格的标准有哪些?
父母退休且社保停交后,小孩能否上学?
被起诉后对方又撤诉,还需要付律师费吗?
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的区别是什么?
滥用职权二审胜诉的概率大吗?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