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案件终本了该怎么办?


当执行案件终本(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不用过于担忧,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后续的应对办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终本。终本是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对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暂时无法处置的案件,暂时终结执行程序的一种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执行程序就此彻底结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二)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三)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四)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五)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 如果你遇到执行案件终本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途径可以尝试。一方面,你可以继续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比如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要及时告知法院。法院在接到你的线索后,会对财产进行核查,如果情况属实,会恢复执行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九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执行法院核查属实的,应当恢复执行。 另一方面,你还可以要求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等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对被执行人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其履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总之,执行案件终本并不代表你的权益无法实现,通过积极配合法院、提供线索等方式,仍有可能使案件得到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