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留置以后该怎么办?


立案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时采用的一种重要措施。当遇到立案留置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首先,被留置人员要积极配合调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被留置人员应当如实供述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配合监察机关的调查工作。这里所说的如实,就是要毫无保留地提供相关的证据、信息等,绝对不能有隐瞒、伪造或者销毁证据等妨碍调查的行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监察机关进行留置就是为了把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情况查清楚,被留置人员配合调查有助于案件的顺利查明,这也是被留置人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明确规定,被调查人有义务配合监察机关的工作。 其次,要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即使处于被留置状态,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依然受到法律保护。比如监察机关有责任保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和安全等基本权利。要是在留置过程中,被留置人员遭遇了像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是可以在之后的司法程序中提出申诉的。法律赋予了被留置人员这些权利,就是为了确保整个调查过程合法合规,不会出现侵犯人权的情况。 再者,家属可以寻求法律帮助。家属可以考虑找专业律师咨询。虽然在留置期间律师不能直接介入调查过程,但是律师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律师可以为家属详细解答关于案件性质、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等疑问,让家属对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并且在后续的司法程序中,律师能够积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另外,监察机关在留置期间也会按程序开展工作。他们会进行证据收集、讯问等工作,一旦调查完毕,会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如果发现被留置人员涉嫌职务犯罪,需要移送审查起诉的,在检察机关决定采取逮捕等强制措施后,监察部门就会解除留置措施,将留置人员交给检察机关;要是采取留置措施后未发现犯罪行为,监察部门认为可以解除留置或者留置期限届满后,应当撤销案件,解除留置措施。虽不移送司法机关,但仍可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党内处分、对被调查人和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 相关概念: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留置:监察机关调查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一种手段,将被调查人留置在特定场所,以便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查明事实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