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肇事逃逸不承认该怎么办?


当遇到对方肇事逃逸且不承认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接下来是处理办法。第一步是收集证据,证据是处理这类情况的关键。现场的监控视频是非常有力的证据,它能直观地记录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包括对方车辆的行驶轨迹、碰撞瞬间以及逃逸的方向等。如果现场有目击证人,也要及时获取他们的联系方式,让他们提供所见情况。证人的证言在法律上也是重要的证据之一。此外,车辆的受损情况、刹车痕迹等现场物证也能辅助证明事故的发生。 第二步是及时报警。向交警部门详细、准确地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对方车辆的特征(如车型、颜色、车牌号码等)以及逃逸的方向等信息。交警会根据你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他们有专业的手段和资源,例如查看周边的监控、走访附近居民等。交警在调查过程中会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事故进行勘查、检验、鉴定等工作,以确定事故责任。 第三步,如果交警的调查结果认定对方属于肇事逃逸,但对方仍然不承认,那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之前收集的证据以及交警的调查材料都将作为呈堂证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