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不处理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肇事逃逸不处理的情况,要分不同对象不处理的情形来应对。 要是肇事者不配合处理,首先可以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警会进行调查,之后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邮寄给肇事方。拿到认定书后,受害者可以到法院起诉肇事逃逸者。要是胜诉之后,对方依然不配合履行赔偿等责任,受害者此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要是交警不处理该案件,受害者可以收集和准备与事故相关的材料,比如事故现场照片、视频、自己的伤情诊断等,去交警支队进行投诉,也可以去纪检监察部门举报,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处理自己的案件 。 从法律依据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表明肇事逃逸行为的严重性以及会面临的严厉处罚。第九十九条也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这些规定都是处理肇事逃逸案件的法律支撑。 另外,《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所以在赔偿方面,受害者也有相应的保障途径。 总之,受害者在遇到肇事逃逸不处理时,要积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概念: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交警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调查的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后所出具的法律文书,它是处理交通事故赔偿的重要依据。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