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拒不赔偿该怎么处理?


当遇到肇事逃逸者拒不赔偿的情况,可参考以下步骤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要及时报警并固定证据。报警后,警方会进行调查并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确定肇事方的责任。同时,要尽可能收集和保留与事故相关的各种证据,例如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用单据,自己因事故导致的误工证明、收入减少证明等,这些证据将对后续的索赔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尝试与肇事方及其保险公司协商赔偿事宜。如果肇事车辆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险,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保险公司应当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可以与保险公司沟通,看是否能够通过保险理赔解决部分或全部赔偿问题。但要注意,交强险虽然会在一定范围内赔偿,但商业险可能会因肇事逃逸这一免责事由而拒赔,具体需根据保险合同条款确定。 若协商不成,则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时,需要明确被告(包括肇事方和其保险公司),并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要注意遵守诉讼程序和法院的要求,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 如果法院判决生效后,肇事方仍然拒不履行赔偿义务,那么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执行局会采取一系列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肇事方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名下的财产(如房产、车辆等),限制其高消费等,以强制肇事方履行赔偿义务。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也对诉讼程序和强制执行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