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以后法院判实刑该怎么办?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它只是一种临时性的非羁押处理方式,与最终是否判实刑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取保候审后法院判了实刑,通常会有以下情况和应对方法: ### 收监执行 一般情况下,在案子审理完结并且被判实刑后,被告人要按照判决进监狱服刑。等到法院的判决书生效后,人民法院会给羁押人犯的看守所下达执行通知书。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例如,某人因盗窃罪被取保候审,后法院判实刑3年,那么在判决书生效后,公安机关会在一个月内将其送交监狱服刑。法律依据是《监狱法》第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 特殊情况可暂予监外执行 对于那些因为身体等特殊原因不能进监狱服刑的被告人,可能申请暂予监外执行。比如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或者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暂予监外执行也是有严格的条件和审批程序的。法律依据如《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收监:(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二)严重违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三)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 ### 对判决不服可上诉 如果被告人对判决结果有异议,在法律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是被告人的法定权益之一,虽然上诉不一定能改变原先的判决结果,但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