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借款协议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写借款协议需要注意多个重要方面。 首先,关于主体资格。要严格按法律确认借款人的主体资格,确保借款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这意味着如果和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订借款协议,可能会导致协议无效。 其次,协议书写人。最好由借款人填写借款协议,这样能防止后续出现理解纠纷。 再者,明确债权债务主体。要写清楚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全名,实践中很多人因关系密切用日常习惯称谓写在借条中,一旦借款人逾期还款,出借人起诉时可能因债权、债务人不明确被法院拒之门外。 然后,还款期限。从债权安全回收角度考虑,建议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款协议。借款在诉讼时效内受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理论界和各地法院对此诉讼时效的认定存在差异。若写明还款期限,借款人逾期不归还借款,出借人应在还款到期日之后的3年内向其主张权利。 另外,利息约定。有不少人误解民间借款不能收利息,只口头约定而未写进借条。事实上,法律规定民间借款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如果没有将利率明确写入借条,借款人不承认约定时,出借人的利息请求将得不到法院支持。 最后,借款用途。明确借款用途,确保借款用于合法场所,若用于贩卖毒品、赌博等非法目的,借款协议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进行任何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