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法定代理人可以单独向法院上诉?
我家孩子是未成年人,涉及一个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下来后我们对结果不太满意。我作为孩子的法定代理人,不太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我能单独去法院上诉,是只要我觉得判决不合理就行,还是有其他的条件要求呢?
展开


在法律里,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等,都属于法定代理人。 关于法定代理人单独上诉法院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在上诉方面,对于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权益保护,法定代理人有权以该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名义提起上诉。 一般来说,当一审判决、裁定下达后,法定代理人认为该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时,就可以单独向法院提起上诉。比如,在涉及财产分割的案件中,判决结果没有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或者在侵权案件里,判决的赔偿金额过低等情况。 不过,法定代理人上诉是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其上诉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也由被代理人承担。并且,上诉需要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提出,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是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民事裁定的上诉期限是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