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假冒专利罪的特征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以下这些都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一是未经许可,在自己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别人的专利号。比如说,A公司没有得到B公司授权,就在自己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印上了B公司的专利号,这就是典型的假冒行为。 二是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让大家误以为所涉及的技术是别人的专利技术。例如,某商家在广告中声称自己的产品使用了某知名专利技术,并印上该专利号,实则并未获得授权,这就属于此类假冒行为。 三是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例如在商业合作合同里,一方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专利号,误导对方认为合同中的技术是有专利支撑的。 四是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比如伪造一份和他人专利证书一模一样的假证书,这也是假冒专利的行为。并且,情节严重才会构成假冒专利罪。像假冒他人专利的手段极其恶劣、非法所得金额巨大、对专利权人或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国内外产生了恶劣影响等情形,就属于情节严重。 接下来讲讲假冒专利罪的特征: 第一,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这意味着既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个人。不管是大公司还是普通个人,都可能成为假冒专利罪的主体。 第二,主观方面为故意。就是说犯罪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假冒他人专利。通常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意图,但也有部分犯罪分子是为了损害他人声誉、破坏他人专利权益而实施此种行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第三,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专利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法定的专利有效期内,假冒他人已获得的专利,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构成假冒专利罪。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相关概念: 假冒专利罪:指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律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般主体:就是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