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病情是归警察局管还是归法院管?


泄露病情由谁管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 首先,如果涉及刑事犯罪,那么警察局会介入处理。例如,当泄露病情的行为符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时,就会涉及刑事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简单来说,就是侵犯了公民身份管理秩序以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患者的病情属于私密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隐私。《刑法》中也提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以窃取、买卖等方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会构成犯罪。犯罪主体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主观方面要是出于故意。一旦构成此罪,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该罪的规定处罚。警察会先判断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构成,就移交检察院,由检察院判定是否移交法院起诉。 其次,如果不涉及刑事犯罪,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的义务,要是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泄露人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比如赔偿损失等。 相关概念: 隐私权: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不受侵犯的权利。在医疗场景下,患者隐私权包含患者的病情、在就诊过程中向医师公开的不愿他人知道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以及其他缺陷或者隐情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身份管理秩序以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以窃取、买卖等方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主观方面出于故意的一种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