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取保开庭会被判缓刑吗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行为,却依然为其犯罪行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协助,且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 缓刑则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帮信罪取保后开庭并不一定就会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首先,犯罪情节较轻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意味着案件涉及的犯罪行为相对不那么严重,比如帮助行为在整个犯罪活动中起到的作用较小,涉及的金额、危害后果等都比较轻微。 其次,有悔罪表现。这可以体现在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积极退赃、退赔等方面。 再者,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法院会综合判断被告人的过往表现、性格特点、犯罪原因等,看其是否有再次实施犯罪的可能性。 最后,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主要是考虑对被告人所在社区的治安、居民生活等方面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单纯的取保候审并不是判断是否判处缓刑的主要依据,它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措施。即使被取保候审,如果不符合缓刑的条件,比如犯罪情节严重,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等,依然可能不会被判处缓刑。 相关概念: 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简称,指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取保候审: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程度较低的强制措施。 缓刑: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规定一定考验期,暂缓其刑罚执行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