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会被纳入征信系统吗?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入征信。个人征信记录主要关注的是个人在金融活动中的信用状况,像贷款、信用卡还款等方面的表现 。交通肇事逃逸主要属于交通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和个人征信系统关注的重点不一样。 目前我国并没有将交通违章欠费等情况与个人征信系统联网,银行在审核贷款之类的业务时,通常也不会考虑交通肇事逃逸这种情况。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交通肇事逃逸可能间接影响到个人信用。比如肇事逃逸导致严重后果,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个人面临法律处罚和社会舆论谴责,这可能影响职业发展、社会声誉等,进而对金融领域信用状况产生间接影响。另外,若肇事逃逸者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加处罚款措施(加处罚款总额不得超出罚款数额) ,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种有能力履行却不履行的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信用形象。 相关法律规定方面,《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交通肇事逃逸并不在通常规定的征信信息采集范围内 。 但根据一些地方的《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存在部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会影响个人征信,比如因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被法院判处拘役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等。所以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规定。 相关概念: 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各地制定的,针对自然人在各类活动中失信行为进行惩戒的办法,其中涉及交通方面失信行为对个人征信的影响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