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中,借贷行为时有发生,而出具借据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出具借据时需要注意的5个重要事项:
1. 借据内容要相对完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据应具备必要的条款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实际案例:小张借给小李5万元,借据上仅写了“小李借5万元”,未写明借款用途、还款期限等。后来小李逾期未还,小张起诉要求还款并支付逾期利息,由于借据内容不完善,法院在认定逾期利息等方面存在困难。
法律建议:在出具借据时,应尽可能详细地写明借款的相关信息,如借款金额(同时用大小写注明)、借款用途、借款期限、利息计算方式、还款方式等,以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2. 借据书写时用语要准确
借据中的用语应清晰明确,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词汇。这是为了确保双方对借据内容的理解一致,防止因表述不清而引发争议。
实际案例:小王出具的借据写着“A借B壹万元”,这种表述让人分不清到底是谁借给谁钱。当双方发生纠纷时,对于借款关系的认定产生了困难。
法律建议:书写借据时,要使用准确的表述,如“A借给B壹万元”或者“A向B借壹万元”,杜绝使用“大概”“估计”“可能”等模糊用语,确保借据的含义清晰明确。
3. 借据最好一式两份
一式两份的借据可以有效防止一方对借据进行篡改或弄虚作假。如果只有一份借据,持有借据的一方有可能擅自修改借据内容,而另一方难以举证反驳。
实际案例:赵某借给孙某一笔钱,借据由赵某书写后孙某签字。后来赵某在借据上私自增加了借款金额,孙某因没有另一份相同的借据作为证据,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法律建议:在出具借据时,最好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两份借据内容应完全一致,并由双方签字确认,这样可以保障双方的权益,防止一方恶意篡改。
4. 主体身份要确认
确认借贷双方的主体身份是非常重要的,这涉及到借据的法律效力和责任承担。在借据中应明确写明双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以确保能够准确识别双方的身份。
实际案例:在一些借贷纠纷中,借款人故意写错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或者使用别名,当出借人要求还款时,借款人以身份不符为由拒绝还款,给出借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法律建议:在出具借据前,双方应相互核实身份信息,并在借据中准确填写。出借人还可以留存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证件,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顺利维权。
5. 借据上数字一定要有大写
在借据中,涉及借款金额等数字时,除了使用阿拉伯数字外,还应同时使用大写数字书写。这是为了防止数字被篡改,确保借款金额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实际案例:陈某借给吴某3万元,借据上只写了阿拉伯数字“30000元”。后来吴某在“30000”前面添加了“1”,变成“130000元”,陈某因没有大写数字作为依据,难以证明借款的真实金额。
法律建议:在书写借据时,对于借款金额、利息等重要数字,应同时使用大写和小写数字书写,大写数字应规范、清晰,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