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雇凶杀人未遂的定罪依据
在我国刑法中,雇凶杀人未遂通常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这是基于共同犯罪理论,雇佣人和被雇佣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雇凶者一般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应当依照共同犯罪的规定,根据其在犯罪中起到的作用依法定罪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张某因与李某存在生意纠纷,心生怨恨,便花费重金雇佣王某杀害李某。王某在跟踪李某准备实施杀害行为时,被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并抓获,未能成功杀害李某。
在这个案例中,张某作为雇凶者,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李某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雇佣他人杀人的行为,虽然最终李某未被杀害,但这是由于公安机关的介入这一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未能得逞,符合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因此,张某和王某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三、雇凶杀人未遂的量刑标准
雇凶杀人未遂的量刑,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具体的量刑幅度仍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犯罪情节较轻的情况 如果雇凶者在犯罪过程中具有某些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例如犯罪动机不特别恶劣、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或者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等,可能会被认定为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罪情节严重的情况 若雇凶者具有累犯、多次雇凶、手段特别残忍等加重情节,即使犯罪未遂,也可能会被判处较重的刑罚,如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四、实用的法律建议
增强法律意识 每个人都应当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红线,明白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在遇到纠纷或矛盾时,要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避免采取极端手段。
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如果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的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试图通过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否则将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鼓励犯罪中止 对于已经实施了雇凶杀人等犯罪行为的人,如果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弃犯罪或者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