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中介纠纷时有发生。下面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中介纠纷相关的法律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案例一:意向金不是定金是否可退
案情:秦某通过中介看中定西路上一处房产,向中介交付了一定金额的意向金。后来秦某因各种原因决定不再购买该房产,要求中介退还意向金,但中介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
法律分析:根据《民法典》规定,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交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意向金并不等同于定金,它更多是一种购买意向的表示。如果双方没有明确约定意向金具有定金性质,那么在购房者改变购买意向时,中介应当退还意向金。
法律建议:在交付意向金时,一定要与中介明确约定该款项的性质。如果是意向金,应书面约定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退还;如果是定金,则要谨慎考虑,因为一旦交付定金,自身违约可能导致定金无法退还。
案例二:一房二卖引发的中介纠纷
案情:2006年3月3日,买受人钟先生与出卖人刘先生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刘先生将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处房屋卖给钟先生。然而,刘先生后来又通过另一家中介将该房屋卖给了李先生。
法律分析: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有权请求确认所有权已经转移;均未受领交付,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有权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均未受领交付,也未支付价款,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有权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在这个案例中,钟先生签订合同在先,有权要求刘先生履行合同。而对于中介而言,如果其在明知房屋已经出售的情况下,还促成第二笔交易,可能存在过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建议:购房者在购买房产时,应要求中介核实房屋的产权情况和交易状态,避免陷入一房二卖的陷阱。同时,要及时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遭遇一房二卖,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出卖人和中介的责任。
案例三:中介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案情:张某通过中介购买一套二手房,中介在介绍房屋情况时,隐瞒了该房屋曾发生过严重漏水事故且未得到彻底修复的事实。张某入住后不久,房屋再次出现漏水问题,给张某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法律分析:根据《民法典》规定,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中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本案中,中介隐瞒房屋漏水的重要事实,构成违约,应当赔偿张某的损失。
法律建议:在选择中介时,要选择信誉良好、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在签订合同前,要要求中介详细介绍房屋的相关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的质量状况、产权情况、周边环境等。如果发现中介存在隐瞒或虚假陈述的情况,要及时保留证据,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四:中介服务合同中费用约定不明确
案情:李某与某中介公司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中介服务合同,合同中对中介费用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约定不明确。在租赁成功后,中介公司要求李某支付较高的中介费用,李某认为不合理,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法律分析: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仍然无法确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在这个案例中,双方应当先尝试协商确定中介费用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参考当地的交易习惯或者行业标准来确定。
法律建议:在签订中介服务合同前,一定要明确合同的各项条款,特别是关于费用的约定。要明确中介费用的具体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如果对合同条款存在疑问,应当及时向中介公司提出并要求解释清楚。
中介纠纷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与中介打交道时,要谨慎签订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如果不幸遭遇中介纠纷,要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