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信用卡的使用日益广泛,但部分持卡人因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欠款情况,甚至面临被起诉的困境。那么,欠信用卡钱被起诉后还钱能否撤案呢?这需要根据案件所处的不同阶段来具体分析。
一、法院尚未受理前还钱的情况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的行为。在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尚未受理之前,如果持卡人及时还清了信用卡欠款,银行一般会主动撤诉。因为银行起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回欠款,持卡人已经还清欠款,银行的诉求得到满足,继续诉讼已无必要。
例如,小李因资金周转困难,信用卡逾期未还款,欠款金额达到5000元。银行在多次催收无果后,决定向法院起诉小李。在银行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后,但法院还未正式受理案件时,小李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将信用卡欠款全部还清。银行在确认收到还款后,便向法院申请撤回了对小李的起诉。
二、法院已经受理但未判决前还钱的情况
如果法院已经受理了银行的起诉,但尚未作出判决,此时持卡人还清欠款,银行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如果银行的撤诉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法院一般会裁定准许撤诉。
例如,小张信用卡欠款8000元,银行起诉后法院已经受理。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小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筹集资金还清了欠款,并向银行表达了还款意愿。银行随后向法院申请撤诉,法院经审查后认为小张已经还清欠款,银行的撤诉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于是裁定准许银行撤诉。
三、法院已经判决后还钱的情况
一旦法院已经对案件作出了判决,就不能再进行撤诉。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按照判决的内容履行义务。不过,持卡人在判决后及时还清欠款,可以避免一些不良后果。比如,如果持卡人拒不还款,银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一系列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持卡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持卡人的财产等。同时,持卡人还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信用惩戒,限制其出行、消费等行为。而持卡人在判决后主动还钱,银行会向法院说明情况,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案件进行相应的处理,不会再对持卡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例如,小王信用卡欠款10000元,银行起诉后法院作出了判决,要求小王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欠款。小王在判决后积极筹措资金,在规定期限内还清了欠款。银行将还款情况告知法院,法院确认后,就不会再对小王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法律建议
- 及时还款:信用卡持卡人应当养成按时还款的好习惯,避免逾期欠款。如果出现暂时的资金困难,应及时与银行沟通,申请延期还款或者分期还款,避免被起诉。
- 积极应对:如果已经被银行起诉,持卡人不应逃避,要积极应对。可以与银行协商还款事宜,争取在法院判决前还清欠款,让银行撤诉。
- 了解法律:持卡人应当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寻求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