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诽谤罪如何取证

  • #诽谤罪取证
  • #法律证据
  • #维权建议
  • #刑事法律
  • #证据收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在面对造谣诽谤行为时,如何有效取证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本文将详细阐述造谣诽谤罪的取证方法,引用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了解如何合法、有效地收集证据。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造谣诽谤罪”这一确切罪名,与之相关的主要是“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下面来详细说说诽谤罪的取证方法:

保留书面资料

书面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形式。例如,若有人在公开场合张贴带有诋毁他人名誉内容的大字报、散发相关的传单等,这些纸质材料都应妥善保存。在实际案例中,甲公司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乙公司,雇佣人员在乙公司办公地点附近、合作伙伴处等张贴大量传单,上面编造了乙公司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企业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等虚假内容。乙公司发现后,及时收集了这些传单作为证据,最终在诉讼中为自己讨回了公道。

截取电子证据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很多诽谤行为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对于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诋毁、造谣言论,要及时进行截图或者录制屏幕录像。比如在社交媒体平台、论坛、网站等出现的诽谤性言论,要确保截图清晰,能够完整显示发布者的账号信息(如用户名、头像、ID等)以及言论的具体内容和发布时间。例如,丙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不实信息,称丁曾有过刑事犯罪记录,导致丁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诸多困扰。丁及时对该言论进行了截图,并向平台进行了举报,同时将截图作为证据提交给了法院。

收集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也是有力的证据之一。如果有其他人亲耳听到了诽谤者散布谣言、诋毁他人名誉的言论,可以请他们作为证人出具证言。比如,在一场行业交流活动中,戊在公开场合编造了关于己的虚假业绩和不良商业行为的言论,当时在场的多位同行都听到了这一言论。在后续的诉讼中,这些同行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为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证人应当具备相应的作证能力,且证言内容要真实可靠。

保存相关视听资料

如果有条件,可以对诽谤行为进行录音、录像。例如,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诽谤时,另一方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偷偷进行录音。或者在一些公开场合,有人发表诽谤性言论时,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录像。例如,庚在小区业主大会上,无端指责辛有不道德行为,辛的家属用手机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录像,该录像在后续的纠纷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收集经济损失证据

如果因为诽谤行为遭受了实际的经济损失,相关的财务证据也不可或缺。比如,因诽谤导致商业合作机会丧失,需要提供与合作方的沟通记录、原本预期的合作合同、因合作失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评估报告等;或者因诽谤导致个人名誉受损,进而影响到职业发展,造成收入减少的,需要提供相关的收入证明、纳税记录等。例如,张某因他人的诽谤言论,导致其所在公司解除了与他的合作关系,他的收入大幅减少。张某提供了与公司的合作协议、收入流水等证据,最终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法律建议

  • 及时固定证据:一旦发现有诽谤行为,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固定证据,避免证据因时间推移而灭失或难以获取。
  • 确保证据合法性: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获取证据,不得采取非法手段,如侵犯他人隐私、非法窃听等,否则证据可能不被法院采纳。
  • 证据要相互印证:尽量收集多种形式的证据,使各种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提高证据的证明力。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对取证过程或法律问题不太熟悉,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证据收集和维权。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