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阳合同的定义及法律性质
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以逃避国家税收、监管等为目的;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也就是说,阴阳合同中的“阳合同”因是虚假意思表示而无效,“阴合同”的效力则需根据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来认定。例如,在房屋买卖中,为了逃避高额税费,买卖双方签订一份价格较低的“阳合同”用于办理过户登记等手续,同时又签订一份实际交易价格的“阴合同”,这种情况下“阳合同”无效。
二、实际案例分析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甲公司欲出售一处商业房产给乙公司,为了少缴纳税款,双方签订了一份“阳合同”,约定房产交易价格为500万元,用于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同时又签订了一份“阴合同”,约定实际交易价格为800万元。后来,乙公司按照“阴合同”支付了800万元房款,但甲公司却以“阳合同”的价格为准,拒绝向乙公司交付剩余房产相关权益。乙公司遂向法院起诉。法院经审理后认定,“阳合同”因双方虚假意思表示而无效,而“阴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存在其他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因此“阴合同”有效,判决甲公司按照“阴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三、维权途径
- 协商解决:当发现签订了阴阳合同后,首先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协商,要求对方按照真实意思表示的“阴合同”履行义务,或者解除阴阳合同,重新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协商解决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能够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
- 申请仲裁: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和高效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向法院起诉:如果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阴阳合同的存在以及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作出判决。
四、实用法律建议
- 签订合同前要谨慎: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虚假、欺诈等情形。如果对合同条款有疑问,应当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 保留相关证据: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付款凭证、聊天记录、邮件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证明自己的主张。
- 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一旦发现签订了阴阳合同或者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可以咨询律师或者向相关部门投诉,以便采取有效的维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