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受贿罪是怎么判刑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借助自己的职务权力,主动要别人的钱或者被动收了别人的钱,还帮别人办事,这就可能构成受贿罪。 在2024年,关于受贿罪的判刑规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首先,根据受贿的数额和情节,量刑分为不同的档次。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这里的“数额较大”,一般是指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甲受贿五万元,就可能在这个量刑幅度内被判刑。 如果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巨大”通常是指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比如,国家工作人员乙受贿一百万元,就可能面临这个区间的刑罚。 而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是指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假设国家工作人员丙受贿五百万元,那么他可能会受到较重的刑罚。 此外,如果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可以判处死刑。不过,具有自首、立功,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或者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等情节,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同时,对于多次受贿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受贿数额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也就是说,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在判刑时会比被动收受财物的情况更严重。 总之,受贿罪的判刑是综合考虑受贿数额、情节等多方面因素的,法律旨在严厉打击这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的社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