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民法典中租赁合同违法该怎么赔偿?


在202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体系下,当租赁合同违法时,赔偿问题需要依据具体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处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违法的租赁合同可能有多种情形。一种是合同本身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种情况下合同可能会被认定无效。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租赁合同被认定无效,收取租金的一方要返还租金,对于造成的损失,有过错的一方要进行赔偿。 例如,出租的房屋是违法建筑,导致租赁合同无效。租客已经支付了租金,房东就需要把租金返还给租客。如果租客因为租赁该房屋进行了装修等投入,而房东明知是违法建筑还出租,那么房东就是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租客装修等方面的损失。 另一种情形是在履行租赁合同过程中,一方存在违约且该违约行为违法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比如,房东未经租客同意擅自进入租客租赁的房屋,这违反了合同中关于租客对房屋占有使用的约定,也侵犯了租客的权利。租客可以要求房东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因房东擅自进入房屋给租客造成的损失,像租客因房屋内物品丢失或损坏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要遵循填平原则,也就是要使受损失的一方恢复到合同正常履行时应有的状态。如果损失难以确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合理的费用支出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比如,租客因为房东违约无法继续使用房屋,需要重新寻找新的房屋,那么租客在寻找新房屋过程中多支出的费用,像搬家费、临时住宿费等,都可以要求房东赔偿。 总之,当租赁合同违法涉及赔偿问题时,要先明确违法的具体情况,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判断合同效力、各方过错等,进而确定赔偿的方式和数额。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赔偿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