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车撞行人都是负全责吗?


在探讨小区内车撞行人是否都要负全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小区道路的性质以及相关的法律适用情况。 小区内的道路情况较为多样。一般来说,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其内部道路通常不属于法定的“道路”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开放式小区,若允许社会车辆自由通行,那么其内部道路可以视为法律意义上的“道路”。 当涉及到小区内车撞行人的责任认定时,并非车主一律承担全部责任。责任的划分需要依据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形,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来确定。 若小区道路属于法定“道路”范围,车撞行人事故通常会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例如,行人在道路上突然猛跑横穿,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制动等措施,但仍未能避免事故发生,此时行人存在明显过错,可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要是小区道路不属于法定“道路”,则适用《民法典》中一般侵权责任的规则。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比如,行人在小区内逆行且未注意周围车辆,而车辆正常行驶但车速过快,双方都存在一定过错,那么就需要根据各自过错的大小来分担责任。可能是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行人承担次要责任;也可能双方承担同等责任,这要结合具体的证据和实际情况来判断。 此外,在确定责任时,相关部门或人员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符合小区规定、是否采取了合理的避让措施、行人是否遵守小区的通行规则等。同时,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对于明确责任划分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小区内车撞行人并非车主都要负全责,责任的认定要综合考虑道路性质、双方的过错程度以及相关证据等多方面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