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无效?
我之前和别人做了个交易,现在发现这个交易好像不太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我就想问问,从法律上来说,如果一个民事法律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那它是不是就无效了呢?这种无效会有什么后果呀?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公序良俗,简单来说,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指的是社会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一规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正常秩序,确保民事活动在符合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的框架内进行。 当一个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为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时,它自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该行为从一开始就不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比如,双方基于违背公序良俗的约定签订了合同,那么这个合同就不能按照约定来履行。如果已经履行了部分或者全部,根据法律规定,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以,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序良俗原则,避免实施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否则可能面临行为无效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