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公序良俗的民法行为是否无效?
我之前做了个民事行为,现在有人说这个行为违背公序良俗。我不太清楚公序良俗到底是啥,也不知道如果真违背了,这个行为是不是就无效了。想了解下在法律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法行为到底有没有效力呢?
展开


在法律里,公序良俗其实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可以理解为我们社会正常运转的一般秩序,比如社会的经济秩序、生活秩序等。善良风俗则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民事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那么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个行为是不被认可的,是自始无效的。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签订了一个以伤害他人身体为内容的合同,这个合同就违背了善良风俗和公共秩序,因为伤害他人身体是违反道德和法律基本要求的。这样的合同就是无效的,即使双方都签了字,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当我们判断一个行为是否违背公序良俗时,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等因素。而且,公序良俗的内涵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法律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法行为无效,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和道德风尚,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