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序良俗有哪些法律法规?
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儿,感觉有些行为不太合适,但又说不出具体违反了啥。听人提到公序良俗,想知道在咱们国家法律里,关于公序良俗都有哪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呢?想了解清楚,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也能有个判断。
展开


公序良俗指的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可以理解为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种秩序和规则,而善良风俗则是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在我国法律中,公序良俗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意味着在民事领域,无论是签订合同、进行交易,还是处理婚姻家庭等事务,都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在一些遗嘱继承案件中,如果遗嘱人将遗产留给与其有不正当关系的人,而排除了法定继承人的合理权益,法院可能会以违背公序良俗为由,认定遗嘱部分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虽然现在《民法典》施行后,《民法总则》废止,但之前的相关精神延续)也强调了公序良俗的重要性。它从法律层面约束了民事主体的行为,确保民事活动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规范的框架内进行。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公序良俗原则还常常被用于填补法律漏洞。当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公序良俗来进行裁判,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例如在一些新兴的民事纠纷中,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可以适用,法院就会考虑公序良俗因素,做出合理的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