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子女是否有房产共有产权?


在法律层面,父母和子女是有可能拥有房产共有产权的。下面来详细解释相关法律概念和依据。 首先,共有产权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房产共同享有所有权。通俗来讲,就是这几个人都对这套房子有权利,比如使用、收益等。在共有关系中,又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按份共有是指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房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例如,父母和子女在购买房产时,约定了各自出资的比例,那么就按照这个比例来确定各自在房产中的份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八条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和子女在购房时有明确的份额约定,就按照约定来确定按份共有关系。 共同共有则是共有人对共有房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基于家庭关系共同购房且没有明确份额约定时,通常会被认定为共同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一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意味着,如果是按份共有,要处分房产,需要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如果是共同共有,则需要全体共有人同意。 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父母和子女在购房时,房产证上登记了双方的名字,且没有特别约定份额,一般会基于家庭关系认定为共同共有。比如,父母和子女一起出资购买了一套房子,房产证上写了三人名字,没有其他关于份额的约定,那么这套房子就属于三人共同共有。以后若要对房子进行买卖、抵押等重大处置,就需要三个人都同意才行。总之,父母和子女是否有房产共有产权,要根据购房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