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报警是否有用?
开车时和别人发生了交通事故,双方就责任划分争执不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后续赔偿等问题。我想知道这时候报警有没有用,报警能帮我解决哪些问题呢?
展开


道路交通事故报警是非常有用的。 从维护现场秩序来看,报警后交警会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现场往往会比较混乱,车辆随意停放、人员情绪激动等情况可能会加剧交通拥堵,甚至引发二次事故。交警到达后,可以对现场进行有效的管控,指挥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避免交通状况进一步恶化。比如在一些繁忙的城市道路上,小刮擦事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大片区域的交通瘫痪,而交警的及时介入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责任认定方面,交警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会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和证人、调取监控录像等方式,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从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准确地划分事故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有了明确的责任认定,后续的赔偿等问题才能顺利进行。 对于赔偿调解,报警后交警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赔偿调解。在交通事故中,赔偿问题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交警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为双方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协商平台,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也可以凭借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此外,报警还有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如果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及时报警可以确保伤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也能固定证据,防止肇事方逃避责任。例如在一些肇事逃逸案件中,警方可以通过调查迅速锁定嫌疑人,让受害者能够得到应有的赔偿和公道。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