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会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还是工作室好呢?


在协会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还是工作室,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公共法律服务站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基层站点,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获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它就像是政府在基层设立的法律便民服务点,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或低成本的法律服务。而法律服务工作室一般是由律师或法律专业人员个人或合伙设立的,更侧重于个性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有点像小型的法律专业诊所,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从设立依据来看,公共法律服务站的设立通常依据相关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要求。比如,依据《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各地政府会推动在基层如社区、协会等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全覆盖。而法律服务工作室的设立则主要依据《律师法》以及相关的工商登记规定等。设立工作室需要符合律师执业的相关条件,并且要按照工商登记的程序进行注册登记。 在功能方面,公共法律服务站主要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指导、人民调解等基础性的法律服务。它更像是一个法律知识的普及窗口和纠纷的初步化解平台。而法律服务工作室除了可以提供上述服务外,还可以承接一些复杂的诉讼业务、非诉讼业务,如企业并购、知识产权保护等高端法律服务。 在运营模式上,公共法律服务站一般由政府财政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人员可能包括政府购买服务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其运营更强调规范性和标准化,要按照政府的要求和流程开展工作。而法律服务工作室则主要依靠自身的业务收入来维持运营,其运营模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开展业务。 所以,如果协会主要是想为会员和社会大众提供基础、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满足一般性的法律需求,同时希望借助政府的资源和支持,那么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协会有一些特定的、复杂的法律事务需要处理,并且希望有更专业、个性化的法律服务团队,那么设立法律服务工作室可能更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