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骗未成年未遂会怎么判刑?


诱骗未成年未遂的判刑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首先,在法律上,诱骗未成年实施犯罪行为,通常被视为教唆罪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诱骗未成年人犯罪,即便最终未成年人没有实际实施该犯罪行为,诱骗者也就是教唆者,依然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法院在判定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比如,教唆者行为对未成年人产生的影响,若教唆行为已对未成年人带来实质性不良影响甚至具有极高可能性促使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那么教唆者被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唆手段与内容,是采用暴力、威胁,还是利诱等手段,不同手段恶劣程度不同;未成年人所处年龄段及其心理成熟程度,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认知和判断能力有差异,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量刑。 此外,法院还会关注教唆者的动机,是恶意诱导还是有其他因素;过往犯罪记录,有前科和无前科在量刑上可能会有区别;以及是否存在悔过自新的意愿等因素。 如果诱骗未成年涉及一些特定犯罪类型,比如诱骗未成年人进行强奸相关行为,已满16岁者若涉及暴力、胁迫或其它不当方式侵犯女性权益的强奸行为,即便未遂,应被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已满14岁但未满16岁的人士,若有类似违法行为,同样可能面临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同时警方还可依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处以5天以下的拘留处罚,或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为严重的,可处以5天以上10天以下的拘留处罚,同时附加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 。 要是诱骗行为属于拐骗儿童,拐骗儿童未遂比照拐卖儿童罪既遂从轻处罚。拐卖妇女、儿童罪一般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不过对于拐骗儿童未遂,因为没有完成实际拐卖行为,可能会低于五年有期徒刑,但具体要看法官根据案件情况的裁量。 相关概念: 教唆犯:就是用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或威胁等方法,把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让其实施犯罪的人。 未遂犯: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