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变更前,法人在何种情况下会构成合同诈骗?
我所在的公司近期准备进行法人变更,我担心之前的法人可能存在一些合同方面的问题。我想具体了解一下,在法人变更前,法人的哪些行为会被认定构成合同诈骗,以及相关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展开


法人变更前,法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主观方面需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意味着法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就打算通过欺骗手段非法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而不是正常的商业交易行为。例如,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履行合同,却故意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对方的预付款项,且没有打算实际履行合同义务。 其次,客观行为上需实施了欺诈行为。常见的欺诈行为包括: 1.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比如,编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工厂,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骗取货物后转手卖掉获利。 2.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例如,使用伪造的房产证作为抵押,与他人签订借款合同,骗取借款。 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比如,先签订一些小金额的合同并部分履行,让对方产生信任,然后再签订大额合同,骗取对方大量财物后消失不见。 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例如,收到客户的货款后,关闭公司,携款逃跑。 5.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是一个兜底条款,涵盖了其他各种欺诈手段。 最后,诈骗数额需达到较大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关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诈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可认定为数额较大。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和相应的刑罚。如果法人变更前的行为符合上述构成要件,那么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