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能取保吗?


合同诈骗案件的当事人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是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拘役是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如果合同诈骗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较轻,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就有机会申请取保候审。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意味着虽然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较重的刑罚,但如果办案机关认为其在取保候审期间不会对社会造成新的危害,例如不会再次实施诈骗行为、不会干扰证人作证等,也可以考虑批准取保候审。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如果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不佳,患有严重疾病到生活无法自理的程度,或者是处于怀孕、哺乳期的妇女,并且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那么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若犯罪嫌疑人已经被羁押了较长时间,而案件还没有审理完毕,为了保障其合法权益,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其次,合同诈骗罪的取保较其他犯罪来讲可能性相对较大。因为合同诈骗罪是财产犯罪,主要侵害的是他人的财产权益,相较于暴力犯罪,其对社会的危害性通常较小。在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退还了赃款或者将钱押在公安局,那么申请取保的可能性会更大。 最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取保期间届满以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