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是否可以仲裁?
在探讨事实劳动关系是否可以仲裁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劳动者已经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也接受了该劳动并支付相应报酬,双方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比如,小李在一家小餐馆打工,没有签订合同,但每天按时上班工作,餐馆老板也按月给他发工资,这就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那么,事实劳动关系是可以申请仲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事实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通常会涉及到上述这些方面的争议,所以在其范畴内是能够通过仲裁来解决的。
当劳动者要对事实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时,首先要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 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劳动者可以收集这些证据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从而顺利申请仲裁。
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公正的裁决。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总之,事实劳动关系是可以进行仲裁的,这为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劳动者在遇到相关纠纷时,要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的仲裁程序来解决问题。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不离婚写的财产协议是否生效?
寻衅滋事罪的入罪数额标准是多少?
因闯红灯造成的交通事故应该怎么处罚?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女方出轨怀孕离婚会怎么判?
工伤赔偿是否包括工龄赔偿?
团伙帮信罪能否取保候审?
独生子女领养的算独生子女吗?
去银行开通医保卡需要带什么东西?
社保变更参保地需要什么资料?
机动车载运超限物品时经过铁路道口应按照什么规定执行?
治安处罚情况如何说明?
最高法惩治老赖有哪些新规?
过继的孩子户口本上会写继子吗?
银行员工因诈骗被辞职有赔偿吗?
股权转让的步骤是怎样的?
事实婚姻有哪些案例可以分析?
《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是怎样规定的?
丈夫与其父母因车祸身亡,遗产该怎么分?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