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钱能够追回来吗


合同诈骗的钱理论上是有机会追回来的,但实际能否追回,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从法律规定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明确指出,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这就为我们追回被骗的钱提供了法律依据。当犯罪嫌疑人被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后,司法机关会采取措施追缴违法所得,比如查封、扣押、冻结犯罪嫌疑人的资产,通过拍卖、变卖这些资产,将所得返还给受害者以弥补损失。 然而在现实中,合同诈骗的钱能否追回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如果诈骗分子在取得诈骗款后,将该赃款偿还所欠的合法债务或进行正常消费,并且第三方属于善意取得,那么这笔钱就很难追回了。这里的善意取得,简单说就是第三方在不知情这笔钱是赃款的情况下,合法地获得并使用了这笔钱。例如,诈骗分子用骗来的钱买了一台电脑,卖给了一个完全不知道钱来路不正的人,这个人就是善意取得,这种情况下电脑就很难再追回来了。 另一方面,如果诈骗分子无偿将该赃款赠与他人,或他人明知是赃款而仍接受的,则受害人可以要求接受赃款的人返还所接受的赃款。 此外,合同诈骗案件通常具有隐秘性,侦查取证难度大,破案时间长,这也会影响到被骗款项的追回。比如有的诈骗分子作案后迅速转移资金、销毁证据,导致司法机关难以快速准确地掌握资金去向,增加了追款难度。 总之,发现遭遇合同诈骗后,要第一时间保留好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工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增加追回被骗款项的可能性。 相关概念: 合同诈骗: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如果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那么受让人就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