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可以进行土地出让吗?


要判断住宅楼能否进行土地出让,需要从土地性质、相关法律规定等多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土地出让的概念。土地出让指的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国家把土地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利卖给别人,别人交钱获得使用权利。 对于住宅楼涉及的土地,主要分为国有出让土地和国有划拨土地两种情况。 如果住宅楼的土地性质是国有出让土地,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可以进行再次出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也就是说,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国有出让土地上的住宅楼土地可以依法进行出让。 如果是国有划拨土地上的住宅楼,情况就比较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简单来说,国有划拨土地上的住宅楼要出让土地,得先经过政府审批,可能还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住宅楼的规划用途和相关政策限制。有些住宅楼可能因为处于特定区域,如历史文化保护区、军事管制区等,受到特殊的规划和政策限制,即使土地性质允许出让,也可能无法进行出让。还有,有些地方可能会出台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对住宅楼土地出让进行限制。 综上所述,住宅楼能否做土地出让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土地性质、是否满足出让条件、规划用途和政策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有出让住宅楼土地的需求,建议咨询当地的国土资源部门或专业的律师,以确保出让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