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时候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退休的时候公积金是可以取出来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首先,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它具有保障性和互助性。对于职工来说,公积金在购房、租房等住房相关方面有重要作用,而退休是符合公积金提取条件的一种情形。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二)离休、退休的;(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四)出境定居的;(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由此可见,退休时提取公积金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 接下来谈谈提取公积金的具体流程。一般情况下,职工退休后,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退休证明等材料前往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提取手续。有些地方也支持线上办理,职工可以通过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官方网站、手机APP等渠道,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 在办理提取时,工作人员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将转入职工指定的银行账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公积金提取政策和办理流程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有些地区可能要求提供其他辅助材料,或者对提取金额有具体规定。所以,在办理提取之前,建议职工先咨询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详细的办理要求和流程。 此外,如果职工退休后还有未结清的公积金贷款,那么需要先结清贷款,才能办理公积金提取手续。因为公积金贷款的资金来源就是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在贷款未还清的情况下,职工的公积金账户处于被冻结状态,无法进行提取操作。 退休时提取公积金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只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办理,就可以顺利将公积金取出来,用于改善退休后的生活。同时,职工也应该关注当地公积金政策的变化,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