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商业诋毁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我开了一家小公司,最近感觉同行好像在故意抹黑我们,说我们产品质量差。我不太确定这算不算是商业诋毁,想了解下商业诋毁行为的特点,这样我就能判断我遇到的情况是不是商业诋毁了。
展开 view-more
  • #商业诋毁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商业诋毁行为是一种在商业活动中不道德且违法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特点,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说明。 首先,行为主体通常是经营者。这里的经营者指的是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就是规制经营者之间的竞争行为。比如,两家同类型的超市,一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诋毁另一家,那么实施诋毁行为的超市就是商业诋毁行为的主体。只有经营者为了获得竞争优势,才会实施这种行为,如果不是经营者,就不能构成商业诋毁行为的主体。 其次,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也就是说,实施商业诋毁的一方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造成损害,却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甲公司明明知道乙公司的产品质量没问题,但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畅销,故意编造乙公司产品存在质量缺陷的虚假信息并进行传播,这就是典型的主观故意。 再者,行为的对象是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商业信誉是社会对经营者的综合评价,包括经营者的信用、经营作风等;商品声誉则是社会对其商品的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评价。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像在市场上传播竞争对手的产品有安全隐患等虚假信息,就是对其商品声誉的诋毁。 然后,行为表现为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地编造虚假信息;散布则是将捏造的虚假信息进行传播。无论是口头传播,还是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传播,只要达到了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效果,都构成商业诋毁行为。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竞争对手的虚假负面新闻,或者在行业交流会上故意诋毁竞争对手等。 最后,这种行为具有损害性和不正当性。损害性体现在它会使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其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不正当性在于它违反了市场竞争中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如果实施商业诋毁行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所以,商业诋毁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