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是什么?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其特征: 首先,从客体特征来看,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章节中,这也体现了该罪对他人生命权的侵犯这一本质特征。 其次,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这里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有致人死亡的行为,二是这种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比如开头提到的男子拒绝救护车援助受伤女友,其拒绝行为就是一种客观行为,并且该行为可能与女友的死亡结果存在因果联系。如果其行为没有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或者死亡结果与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那么就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再者,主体特征上,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就是说,只要达到了一定的年龄且精神正常、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都可能成为该罪的主体。 最后,主观方面,必须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例如,行为人在驾驶车辆时,本应注意观察前方情况,但由于分心而没有发现前方的行人,导致将行人撞死,这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比如行为人知道自己的刹车有问题,但认为自己驾驶技术好,不会发生事故,结果在行驶过程中因刹车故障撞死他人。 总之,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法律概念,判断是否构成该罪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谨慎行事,避免因自己的过失行为给他人的生命造成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