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罪的特征包括哪些?


电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的特征: 首先是行为主体方面。电信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这意味着只要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通常是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罪的实施者。简单来说,不论这个人是什么身份、职业,只要符合年龄和能力要求,都可能去实施这类诈骗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主体的这种一般性界定,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提供了广泛的适用范围。 其次是主观方面。实施电信诈骗的人必须是故意为之,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欺骗他人,会让他人遭受财产损失,还积极去实施这种行为,目的就是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手里。比如那些骗子精心设计骗局,以中奖、投资返利等理由诱骗被害人转账,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是在骗人,就是为了骗取钱财。 再者是行为客体。电信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这里的公私财物包括个人的财产,像存款、现金、贵重物品等,也包括公司、企业等单位的财物。电信诈骗行为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自己的财物,从而导致公私财物的损失。 最后是客观方面。这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如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平台等,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财产。常见的手段有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者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要求被害人先缴纳手续费才能领取奖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作出了规定,电信诈骗罪作为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适用该条文。该条文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