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刑法有相应的规定来确定是否适用我国刑法进行管辖。这主要涉及到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属人管辖权,通俗来讲,就是不管你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你是中国公民,犯了罪,我国法律就有可能管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我国刑法是有管辖权的,但如果所犯罪行比较轻,法定最高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我国可以选择不管。比如说,在国外犯了一个比较轻微的侵占罪,法定最高刑是两年有期徒刑,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可以不进行追究。 同时,该条第二款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这是因为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利益,他们在国外犯罪的影响更为恶劣,所以不管犯的罪轻重如何,我国刑法都要进行管辖。比如,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外犯了行贿罪,即使这个罪行按照当地法律可能处罚较轻,但我国刑法依然要对其进行审判和处罚。 此外,我国公民在国外犯罪,如果当地已经对其进行了审判和处罚,我国刑法依然可以对其进行审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独立性和主权原则,不会因为犯罪行为已经在国外受到了处罚就放弃对犯罪行为的审判权,但会考虑犯罪人在国外已经受到的处罚情况,给予适当的免除或者减轻处罚。比如,一个中国公民在国外犯了盗窃罪,当地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当他回到中国后,我国法院依然可以对其进行审判,但会考虑他在国外已经坐过牢的情况,可能会免除他的刑罚或者减轻对他的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