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有哪些可不予起诉的情形?


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单来说,就是明知道别人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犯罪,还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而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对帮信罪有明确规定。 帮信罪可不予起诉的情形有多种。首先是法定不起诉的情况: -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比如帮助行为很轻微,对犯罪活动的推动作用极小,没有造成什么实际危害后果,就可能不被认定为犯罪从而不起诉 。 -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法律规定犯罪要在一定时间内追究责任,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检察院可能不起诉。 -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国家发布特赦令对特定犯罪进行赦免,符合条件的帮信罪案件就可能不予起诉。 -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帮信罪不属于此类,但作为法定情形列举)。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因为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不存在了,也就不再起诉。 -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还有酌定不起诉的情形: - 过账金额不足20万的,一般不构成犯罪,可能不起诉;非法获利没有达到1万元的,同样若不构成犯罪,就有不起诉的可能 。 - 只帮助一人支付结算的,通常也可能不起诉 。 - 出租出售银行卡不足5张,手机卡不足20张的,在符合条件下不起诉。 - 支付结算的款项是否是犯罪所得,证据不足的,由于证据不充分无法认定犯罪,检察院可能不起诉。 - 主观上不明知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客观上没有帮助行为,不符合帮信罪构成要件,不会起诉。 - 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证明犯罪的,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 共同犯罪中起次要和辅助作用,系从犯,且犯罪情节轻微的,可能不起诉。 - 退赔了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取得其谅解,表明悔罪态度较好,有可能不起诉。 - 在校大学生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且系初犯偶犯,认罪认罚的,可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存在不起诉的可能。 - 民营企业家退交违法所得,结合相关政策,也可能不起诉。 相关概念: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法定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酌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