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犯帮信罪怎样才能做到不起诉?


要想触犯帮信罪后做到不起诉,需要先了解不起诉的类型和相关法律规定。 不起诉,简单来说,就是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决定不把案件送到人民法院去审判,让诉讼程序就此终止。根据《刑事诉讼法》,有几种不同的不起诉情况。 首先是法定不起诉。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这几种情形,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一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法律上不认为这是犯罪;二是犯罪已经过了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三是经过特赦令免除刑罚;四是依照《刑法》规定,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是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五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六是其他法律规定不用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就帮信罪而言,如果能证明当事人当时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进行网络信息犯罪,那就不构成犯罪,属于法定不起诉。比如,有人只是正常出租自己的网络设备,完全没意识到租用人会用来犯罪,且有证据能证实这种不知情,就可能符合法定不起诉条件。 其次是酌定不起诉。这种情况要求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确实构成了犯罪,但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按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人民检察院会综合多方面来判断,比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犯罪动机和目的、手段、危害后果以及平时的表现等。对于帮信罪,如果参与程度低、作用小,违法所得不多,并且当事人愿意认罪认罚、主动退赃退赔、如实交代所犯事实,同时积极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获得被害人谅解,就有可能被酌定不起诉。比如,只是偶尔帮人进行了一次金额不大的支付结算帮助,获利很少,之后又积极配合调查并退赃,就有酌定不起诉的可能。 最后是证据不足不起诉。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己侦查。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而且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如果二次补充侦查后,人民检察院还是觉得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就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例如经过补充侦查,仍然缺少关键的定罪证据,或者证据之间存在矛盾无法合理排除,就可能符合这种不起诉情形。 相关概念: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的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行为。 法定不起诉: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情形,只要符合相关情形,检察院必须不起诉。 酌定不起诉:是检察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在犯罪情节轻微的前提下,综合多方面因素,自由裁量决定是否不起诉。 证据不足不起诉:是因为证据方面存在问题,经过补充侦查后仍然无法达到起诉标准,从而作出的不起诉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