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中规定当事人有哪些情形呢?
我最近遇到了一些可能涉及行政处罚的事情,不太清楚行政处罚法里规定当事人都有哪些情形。我很担心自己的情况会不会受到不利的处罚,想知道在这部法律里,关于当事人的各种情形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好让我心里有个底。
展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规定了当事人的多种情形。 首先,对于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依据该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这里的“从轻处罚”,就是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内,选择较轻的处罚;“减轻处罚”则是低于法定的处罚幅度进行处罚。例如,商家主动召回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消除了危害后果,就可能会被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次,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也有明确规定。根据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体现了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和人性化。比如,小摊贩偶尔一次短斤少两,但及时纠正且没有给消费者造成实际损失,可能就不会受到行政处罚。 此外,当事人还有陈述、申辩等权利。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这保障了当事人在面对行政处罚时,能够为自己进行合理的辩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